看君图画里,秋意浩无穷。
水远天涵碧,林疏霞映红。
悬萝低拂石,古木上撑空。
颢气初过雨,晴岚不动风。
舟闲依草薄,亭寂閟榛丛。
僧寺浮云外,人家落照中。
翠稀零岸苇,丹密变江枫。
远字联寒雁,危桥隐暮虹。
地蟠山矗矗,天杳树蒙蒙。
眺远秋容淡,寻幽野兴浓。
乍疑牛渚客,又似鹿门翁。
咫尺穷佳致,寻常见化工。
金陵秋色晚,风景宛然同。

诗句解释与赏析:

看君图画里,秋意浩无穷。

  • 注释:观看您画中描绘的秋天景色,其意境深远无边。
  • 赏析:通过观察画作中的秋天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无尽遐想和情感。

水远天涵碧,林疏霞映红。

  • 注释:水面辽阔天空湛蓝,稀疏的树林下霞光映照出一片红色。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日江景,水面宽阔,天空清澈,树林疏落,而霞光则增添了一抹暖色,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悬萝低拂石,古木上撑空。

  • 注释:垂吊的藤萝轻轻触碰着石头,古老的树木高高地支撑在空中。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藤萝和古树的细节,展示了秋天的自然美以及时间的痕迹。藤萝悬挂在树上,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而古树则矗立在天地之间,彰显了岁月的沧桑。

颢气初过雨,晴岚不动风。

  • 注释:天空晴朗,刚刚过去的一场雨让空气清新而湿润;微风拂面,却没有丝毫影响。
  • 赏析:通过描写天空的变化和微风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敏感捕捉。雨后的空气变得更加清新,而微风拂面却又不带来任何不适,这种微妙的平衡让人感到愉悦。

舟闲依草薄,亭寂閟榛丛。

  • 注释:小船静静地漂浮在岸边的草地之上,亭子则沉浸在茂密的森林之中。
  • 赏析:这句诗以舟和亭为画面主体,展现了秋天宁静的自然景观。船儿轻轻地漂浮在草地上,给人一种悠闲的感觉;而亭子则深藏在森林之中,显得更加幽静神秘。

僧寺浮云外,人家落照中。

  • 注释:远处的寺庙被浮云遮掩,近处的房屋沐浴在夕阳余晖之下。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远处的寺庙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给人以神秘感;而近处的房屋则沐浴在斜阳下的温暖光芒中,显得格外温馨和谐。

翠稀零岸苇,丹密变江枫。

  • 注释:岸边稀疏的芦苇丛生,而江面上的枫树则密集地生长着。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岸上的芦苇和江面上的枫树,强调了秋季自然景色的不同特点。芦苇稀疏而坚韧,而枫树则繁茂而热烈,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与多样性。

远字联寒雁,危桥隐暮虹。

  • 注释:远处的一群雁鸟排成“远”字形飞翔,一座桥因夜色中的影子而被隐蔽了。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夜景象,一群雁鸟排成人字形翱翔天际,展现出迁徙的大雁群;而桥梁则因夜色中的倒影而变得模糊不清,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地蟠山矗矗,天杳树蒙蒙。

  • 注释:大地蜿蜒起伏如同蟠龙,天空中树梢朦胧似烟雾。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大地和天空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宽广而深远的空间感。大地的蜿蜒曲折如同一条巨龙一般,而天空中的树梢则被雾气笼罩得朦胧不清,让人感到一种宁静和深远的美。

眺远秋容淡,寻幽野兴浓。

  • 注释:眺望远方的秋景显得淡然无华,而在寻找幽静之处时则兴趣盎然。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秋日景色的感受和态度。当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时,秋景显得有些平淡无奇,缺乏夏日的热情;然而在探索自然的深处时,他却能够发现许多有趣的事物并充满兴趣。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乍疑牛渚客,又似鹿门翁。

  • 注释:突然想到牛渚客的身影,又似乎看到了鹿门翁的形象。
  • 赏析:这句诗通过想象牛渚客和鹿门翁这两种不同的形象,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牛渚客通常指古代传说中的游侠之士,而鹿门翁则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隐居者形象。这两种形象在诗人的脑海中交织在一起,既体现了他对古人文化的敬仰之情,也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纠结。

咫尺穷佳致,寻常见化工。

  • 注释:尽管距离很近,但仍然能欣赏到美好的风景;平凡中也能发现非凡的匠心。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事物的能力。虽然身处咫尺之遥,但他仍然能够欣赏到令人赞叹的风景,这源于他对自然的敏感感知和善于发现的洞察力。同时,他也明白在平凡生活中同样可以发现非凡的匠心与创造力,这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