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隆旅次

路入安隆几日程,峰峦分合郁层层。
湍流喧鼓客愁听,峻石攒锋人倦登。
隙地有茅家有鬼,好山无寺俗无僧。
愁心此日偏怀阙,暂止肩舆上竹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安隆旅次》是唐代诗人陈政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路入安隆几日程,峰峦分合郁层层。湍流喧鼓客愁听,峻石攒锋人倦登。隙地有茅家有鬼,好山无寺俗无僧。愁心此日偏怀阙,暂止肩舆上竹棚。

  2. 作者背景:陈政是唐代诗人,生平事迹在历史记载中不详。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豪放与细腻相结合的特点,为研究唐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3. 诗意解析:首句“路入安隆几日程”描绘了诗人行进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进入安隆不久的行程。第二句“峰峦分合郁层层”则形容了山峰错综有致、层次分明的景象。第三句“湍流喧鼓客愁听”,反映了水流声大到足以让人感到愁绪。第四句“峻石攒锋人倦登”,表现了山路的陡峭和登山的艰难。第五至八句进一步展开,用“隙地有茅家有鬼”等意象,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同时,“好山无寺俗无僧”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之感。最后一句“愁心此日偏怀阙”,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下心境的某种不满或遗憾,而“暂止肩舆上竹棚”则是他暂时休憩之所。

  4. 艺术特色:《安隆旅次》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其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上。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刻画,诗人不仅展示了唐代诗歌中常见的山水之美,还赋予了这些景致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诗的美学追求和精神内涵。

《安隆旅次》不仅是一首反映唐代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的佳作,更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典范。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唐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