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安隆几日程,峰峦分合郁层层。
湍流喧鼓客愁听,峻石攒锋人倦登。
隙地有茅家有鬼,好山无寺俗无僧。
愁心此日偏怀阙,暂止肩舆上竹棚。
【注释】
①安隆:地名,今属四川。②“客愁”二句:写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喧鼓:喧闹的山中泉水声。人倦登:登山疲倦。③隙地:指山谷空地。好山无寺俗无僧:意谓好山却无人烟、寺院和僧人来游览。④愁心此日偏怀阙:说这忧愁的心情,特别在这天显得更加深切。阙,通“缺”。⑤暂止:暂且停歇。上竹棚:指登上高处的竹棚,歇脚休息。
【赏析】
《安隆旅次》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游子在山路上行进的行程及沿途景色,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思。全诗用笔简练,意境高远,语言平易,富有生活气息。
首联:“路入安隆几日程,峰峦分合郁层层。”起势不凡。“几日程”,说明诗人行旅匆匆,时间紧迫。“路入”二字,交代了诗人的行程路线。“峰峦分合”,既写出了路途中山峰重叠的美景,又写出诗人对这一美丽景色的感受。一个“分”字,把连绵起伏的山峰勾勒得栩栩如生,令人如临其境。一个“合”字,则写出了山峰间云雾缭绕的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颔联:“湍流喧鼓客愁听,峻石攒锋人倦登。”继续描写旅途中的情景和感受。“湍流喧鼓”,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涧溪水奔腾咆哮的场景,使人仿佛听到了那激越的水声。“客愁听”,既是实写,又是虚写,以动衬静,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情。而“峻石攒锋”则进一步描绘了山中险峻的地貌。“人倦登”,既表现出诗人行走艰难,又暗示了他内心的疲惫和无奈;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旅途的艰辛和不易。
颈联:“隙地有茅家有鬼,好山无寺俗无僧。”这是对前两联景色的补充和延伸。“隙地有茅”,意即在这狭窄的山谷中,居然还有茅草屋的存在,让人感到惊奇和意外;同时也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而“好山无寺”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观融合的独特见解。他认为,真正的好山应该远离尘嚣,没有寺庙的干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这种看法虽然有些偏颇,但却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尾联:“愁心此日偏怀阙,暂止肩舆上竹棚。”这是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的总结。“愁心此日偏怀阙”意即这一天的旅途充满了忧愁和不安,让人感到心情沉重。而“暂止肩舆上竹棚”,则表现了诗人暂时停留下来休息的情景。这里的“竹棚”可能是一种临时搭建的遮蔽物或简易的休息场所,但无论如何,它都为诗人提供了一个暂时的栖息之所。
【评析】
这是一首纪行山水之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成功地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非常成功。诗人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路入安隆几日程,峰峦分合郁层层”一句,运用对偶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山路的蜿蜒曲折、山峰的层叠起伏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还借助夸张和想象等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此外,诗歌中还有一些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诗句,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艺术魅力。
这首诗在思想内容上也非常丰富。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还揭示了一些深层的道理。例如,“好山无寺俗无僧”这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观融合的独特见解,又揭示了人们对于自然和宗教的态度与看法。这些思考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哲理深度。
这首诗的语言也非常优美。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许多优美的词汇和句式结构,使得整首诗流畅自如、富有节奏感。例如,“路入安隆几日程”一句中使用了“几日程”,既表达了时间的紧迫性,又增添了诗意的韵味;而“隙地有茅家有鬼”一句中的“有茅”、“有鬼”等词语,则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这首《安隆旅次》是一首集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还传达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人生态度。因此,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从思想深度来看,它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