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匡庐山

梦寐游匡庐,晞发五老峰。
长天散氛翳,削出金芙蓉。
林谷转深䆳,溪回路弥通。
澄江波澹澹,霁日花蒙蒙。
阴涧长瑶草,阳崖明药丛。
楼台霄汉上,鸡犬烟萝中。
杳渺逢羽人,相期蹑仙踪。
觉来玉堂迥,仿佛闻疏钟。
丹梯如可接,共汝巢云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梦游匡庐山》是明代诗人陈全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进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仙境。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陈全是明朝福州长乐人,字果之,号蒙庵。他于永乐四年进士及第后,担任编修、侍讲等职,并在任内负责文书工作。
  • 在诗歌创作方面,陈全有着显著的成就,他的五言诗作品受到广泛赞誉,被认为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1. 诗歌原文
    梦寐游匡庐,晞发五老峰。
    长天散氛翳,削出金芙蓉。
    林谷转深䆳,溪回路弥通。
    石磴邀高蹈,云房引飞踪。
    碧涧澄虚镜,青萝拂羽从。
    岩花何寂寥,幽壑自冥蒙。
    望断蓬莱青鸟书,琪花落尽无人折。
    飞身上挹香炉烟,坐我九叠屏风前。
    翻然拜手招五老,一笑彷佛三千年。
    松风泠泠吹梦觉,鹤背高寒露花落。
    早知此境隔尘凡,只合栖神向丘壑。

  2. 诗歌赏析

  • 意境与气象:《梦游匡庐山》中,诗人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幅如画的风景图。特别是“悬崖瀑布从天来,匹练倒界青天开”等句子,生动地表现了庐山的自然美。
  • 意象与象征:诗中不仅描绘出山水之美,还蕴含着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例如,“仙山琼阁似仙家”一句,暗示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理想化追求。
  • 情感与哲思:整首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通过对庐山的描述和感慨,表达了对人生境遇和精神寄托的深刻反思。
  1. 历史背景与影响
  • 《梦游匡庐山》的创作时间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诗人胡奎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其中,使得这首诗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 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本身,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在游览庐山时,都会引用或模仿这首古诗中的意境和语言,使得庐山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扬光大。

《梦游匡庐山》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和精神象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