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寐游匡庐,晞发五老峰。
长天散氛翳,削出金芙蓉。
林谷转深䆳,溪回路弥通。
澄江波澹澹,霁日花蒙蒙。
阴涧长瑶草,阳崖明药丛。
楼台霄汉上,鸡犬烟萝中。
杳渺逢羽人,相期蹑仙踪。
觉来玉堂迥,仿佛闻疏钟。
丹梯如可接,共汝巢云松。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应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其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从炼字、对仗等角度赏析诗句。“梦寐游匡庐”,梦中也想去游览匡庐;“晞发五老峰”,在五老峰上梳洗;“长天散氛翳”,“霏雾”弥漫;“林谷转深䆳”,“䆳”为幽深之貌;“溪回路弥通”,“通”为流连之意;“澄江波澹澹”,“澹澹”指水波微动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江水的明净透明;“霁日花蒙蒙”,“蒙蒙”指云气弥漫的样子;“阴涧长瑶草”,“瑶草”是指仙草;“阳崖明药丛”,阳崖指的是山崖,药丛指各种植物聚集之处。诗人通过描绘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楼台霄汉上,鸡犬烟萝中。”这两句写诗人梦中所见之景,楼台高耸入云,炊烟缭绕的村落里鸡鸣犬吠声此起彼伏。“宵汉”,即指天河,古人把银河叫做天河,故有“霄汉”。这两句是说:梦中的楼台直插云端,炊烟缭绕的村庄里,鸡鸣犬吠声响成一片。
“杳渺逢羽人,相期蹑仙踪。”诗人梦到与一位羽人相遇,两人约定一起踏上仙境的征程。
“觉来玉堂迥,仿佛闻疏钟。”醒来时,发现自己身处玉堂,隐约听见寺内敲着疏钟。
“丹梯如可接,共汝巢云松。”“丹梯”,指仙人所踏的红云。诗人梦见自己可以登上红色的云梯,于是和那位羽人一起,在云间结庐而居。
译文:
梦寐游匡庐,在五老峰上梳理头发。长空飘荡着云雾,山间露出金色芙蓉。山林幽深,溪流蜿蜒。澄澈江水波光粼粼,阳光下花朵显得朦胧。阴暗山涧生长着瑶草,明亮的崖畔生长着药材。登上楼台直插云汉,鸡鸣犬吠声此起彼伏。在烟雾缭绕的村舍里遇见仙者,约定一起踏上仙境的征程。醒来时发现自己身处玉堂,仿佛听见寺院里的钟声。如果能够乘着丹梯升上天空,就和你在云间筑屋隐居吧。
赏析:
《梦游匡庐》是一首抒情诗,描写诗人梦中游历匡庐的奇遇及感受。诗中以梦境为线索,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了匡庐仙境的美丽图景。
开头两句“梦寐游匡庐”“晞发五老峰”,点明游山的地点是匡庐,时间是夜晚。诗人以梦中游山为背景,引出下文梦中游山的感受与奇遇,使全诗笼罩着一层神秘的氛围。
诗人以“长天散氛翳,削出金芙蓉”两句写景,表现匡庐山色的壮美。其中“长天”指辽阔的天空,“散氛翳”指云雾缭绕的景象,“削出金芙蓉”指山石陡峭,如同芙蓉般秀丽。这几句诗不仅写出了匡庐山色的壮美,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林谷转深䆳,溪回路弥通”两句写景,表现了诗人对匡庐山林谷的赞美以及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其中“林谷”指山林,“转深䆹”形容山路曲折深远,“溪回路”指小溪流水潺潺,“弥通”则形容山水相连,景色宜人。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匡庐山林山谷的幽深秀美,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向往之情。
“清江波澹澹,霁日花蒙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匡庐山的自然美景。其中“清江”指清澈见底的河流,“波澹澹”形容江水波澜不惊、宁静安详,“霁日花蒙蒙”则形容晴天时花朵在阳光下闪烁生辉。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匡庐山自然景观的美丽画面,还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满足之情。
紧接着,“阴涧长瑶草,阳崖明药丛”两句又进一步描绘了匡庐山中的奇花异草。其中“阴涧”指山涧两侧阴暗之处,“长瑶草”形容山涧两旁长满了瑶草,“阳崖”指山崖明亮之处,“明药丛”则形容山崖上生长着茂盛的药材。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了匡庐山中花草树木的繁盛景象,还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之情。
诗人以“楼台霄汉上,鸡犬烟萝中”收尾,以梦境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之情。其中“楼台霄汉上”指仙境中的高楼大厦直插云霄,“鸡犬烟萝中”则指仙境中的村庄被烟雾环绕着。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了仙境的神秘与美丽,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与期待。
本诗通过对匡庐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