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县八景 其二 觉林梵地

祗林深辟倚山阿,开士幽居景若何。
磬定孤云留石壁,钟残半月挂松萝。
望来地僻昙花坠,坐入天空法雨多。
何处白莲堪结社,此中殊似虎溪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归化县八景·其二·觉林梵地》是明朝陈哲的作品。下面将介绍这首诗的原文、翻译注释及作品赏析:

  1. 作者简介
  • 陈哲是明朝的文人,其生平资料较少,但已知他在文学上有较高的成就。
  • 根据历史记载和现存文献,陈哲的诗歌多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反映了他对生活的观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1. 作品原文
  • 祗林深辟倚山阿,开士幽居景若何。
  • 磬定孤云留石壁,钟残半月挂松萝。
  • 望来地僻昙花坠,坐入天空法雨多。
  • 何处白莲堪结社,此中殊似虎溪过。
  1. 内容解析
  • “祗林深辟倚山阿”描述了觉林的地理位置,强调其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 “开士幽居景若何”表达了作者对开士隐居生活状态的好奇与赞美。
  • “磬定孤云留石壁”与“钟残半月挂松萝”通过声音和光影的描写,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
  • “望来地僻昙花坠”,暗示了时间流逝的静谧与美丽,同时带有一丝神秘色彩。
  • “坐入天空法雨多”则展现了佛法的无边无际和深邃影响,使读者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洗涤和升华。
  • “何处白莲堪结社”提出了对佛教信仰的探讨,可能反映了作者对宗教活动场所的思考。
  • “此中殊似虎溪过”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环境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修行体验。
  1. 艺术特色
  • 《归化县八景·其二·觉林梵地》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其语言精炼而富有诗意。
  • 此诗采用了律诗的形式,每句七言,音韵和谐,符合古典诗歌的规范。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石壁、松萝、明月等,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水墨画中。

《归化县八景·其二·觉林梵地》不仅是陈哲个人艺术风格的体现,也是明代文人文化精神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还可以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