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塘十亩足幽栖,物色风光总入题。
花落石床春不扫,雨深萝径鸟频啼。
闲邀墨客清如玉,笑学山翁醉似泥。
几度竹楼幽梦觉,羡君池草碧萋萋。
过黄山善敬家作
介绍
《过黄山善敬家作》是明朝郭廑的作品,郭廑,字敬夫,福州人,有《镜湖清唱》。郭敬夫的这首《过黄山善敬家作》,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隐居生活情趣的诗篇,更是一个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象征。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创作背景:根据现有资料,郭敬业是一位隐逸之人,他的生活和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向往。在明代中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官场黑暗,许多士子选择隐逸山林,以求心灵的宁静与净化。郭敬业的诗作体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特色,也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
艺术特色:从诗歌的结构来看,《过黄山善敬家作》具有严谨的格律,每一句都遵循了平仄声韵的规律,显示出诗人扎实的古典诗词功底。在语言风格上,郭敬业采用了朴实无华的语言,以简洁明快的方式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这种风格不仅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人的素养,也展示了他对诗歌美的追求和探索。
主题思想:诗中的“林塘十亩足幽栖”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自足的生活环境;“物色风光总入题”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境界,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文化价值:在文化传承方面,郭敬夫的《过黄山善敬家作》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后世提供了研究明代文人生活和艺术风格的宝贵资料,也为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提供了窗口。
现代意义:《过黄山善敬家作》虽然诞生于古代,但其中的许多思想和观念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当代社会,人们依然需要寻求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富足。通过对这样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学习,可以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也能激发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过黄山善敬家作》不仅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学价值的作品,更是一扇窥探明代文人生活和心态的窗口。它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同时也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体验和精神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