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章哭宋尔孚 其五

乃不留斯人,以为吾道邻。
古云廉吏虽小臣,君子如君不损贫。
吾欲宠君千载名,悲君已去百年身。
呜呼哭君兮吾道非,今之相者独举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郭之奇的《七哀章哭宋尔孚·其五》是明代诗人郭之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作中,郭之奇通过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宋尔孚的哀悼之情。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位古代文人的缅怀,也反映了作者对于道德与忠诚的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郭之奇是南明时期的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曾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他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清将韦永福所俘,次年殉国。郭之奇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2. 作品原文:《七哀章哭宋尔孚 其五》乃不留斯人,以为吾道邻。古云廉吏虽小臣,君子如君不损贫。吾欲宠君千载名,悲君已去百年身。呜呼哭君兮吾道非,今之相者独举肥。

  3. 主题思想:郭之奇的《七哀章哭宋尔孚·其五》主要表达的是对其友人宋尔孚的深切悼念及对其高尚人格的赞赏。诗中的“古云廉吏虽小臣,君子如君不损贫”表明郭之奇对朋友清廉自守、不因贫穷而动摇原则的评价;而“吾欲宠君千载名,悲君已去百年身”则反映了诗人对好友离去感到的惋惜以及对朋友名声世代流传的期待。

  4. 艺术成就:郭之奇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古典诗歌的格律和韵脚,使得全诗音韵优美,朗朗上口。同时他也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对宋尔孚生前事迹的描写和对其品德的高度赞扬,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道德坚守的坚持。

  5. 文化影响:郭之奇的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有所贡献,更在历史和文化层面上有重要意义。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明代文人生活和情感世界的珍贵资料。

郭之奇的《七哀章哭宋尔孚·其五》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丰富内涵的诗作。通过对宋尔孚生前事迹的回顾和对其品格的颂扬,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其精神的尊敬。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社会道德的一种弘扬和对历史记忆的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