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城怀古

夜泊古留城,河流接汉清。
昔人不可作,兹地只留名。
祠带寒烟色,庭多落叶声。
功成轻万户,千载仰高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城怀古》是明朝诗人郭谏臣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1. 创作背景
  • 郭谏臣是明朝人,字子忠,号方泉,也被称为鲲溟。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曾在家乡担任过司理、吏部主事等职务。他的一生经历了官场的起伏,但始终保持着正直和清廉的品格。
  • 郭谏臣在隆庆初年多次上疏陈说时政,主张持正,最终官至江西参政。他的诗歌作品以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故土的情感为主,而《留城怀古》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下创作的。
  1. 诗歌原文与注释
  • 原文如下:
    “昔人不可作,兹地只留名。祠带寒烟色,庭多落叶声。功成轻万户,千载仰高情。”
  • 译文为:昔日的人们已经不再,此地只留下名声。祠堂带有寒烟的颜色,庭院中满是落叶的声音。功绩完成,轻易地就拥有了万户之家,千年之后仰望着高尚的情怀。
  1. 作品赏析
  • 《留城怀古》通过对古留城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故土的深情怀念。诗中的“祠带寒烟色,庭多落叶声”描绘出了古留城的历史遗迹,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 诗中的“功成轻万户,千载仰高情”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然和对高尚情怀的向往,体现了作者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
  1. 写作背景
  • 《留城怀古》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隆庆初年,当时郭谏臣已经经历了许多官场的波折,但他依然保持着正直和清廉的品格。他在江西参政的职位上,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
  • 在这段时间里,郭谏臣不断上书陈说时政,主张持正,他的诗歌作品也因此充满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故土的情感。

《留城怀古》作为一部反映历史变迁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艺术造诣,也反映了明朝时期的历史风貌和社会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明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色,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