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湖春水

巴蜀春风雪早消,汪洋便觉润衢饶。
波分彭蠡湖边绿,浪接钱塘江上潮。
鸥鹭忘机闲白昼,鱼龙得志起中宵。
几时觅得扁舟去,云满蓬窗月满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青湖春水》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一首七言律诗,以其描绘春天洞庭湖畔景色而著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明广东海丰人。永乐中举人。入国子监,以学行闻。擢吏科给事中。器宇凝重,奏对详雅,为宣宗所知,超拜户部侍郎,巡视太仓、临清、德州诸仓积弊。正统七年进尚书,调剂国用,节缩有方。死于土木之变。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
    夜过白马湖,春水满湖芦。
    鲤鱼吹浪水风腥,舟行未见初更月,一点渔灯落远汀。
  • 翻译
    在夜间经过白马湖时,看到湖水已经充满了芦苇丛生的湖面。随着鲤鱼的跳跃和波浪的冲击,水面散发出阵阵腥气。当船儿行驶了一整天还没有见到月亮的时候,远处的水面上突然点亮了一个渔夫的灯光。
  • 解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湖光山色图景。诗中的“春水”不仅指自然的湖水,也象征着生机勃勃和充满活力的季节。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王佐对自然景色的敏锐捕捉和深情表达。
  1. 诗歌鉴赏与赏析
  • 艺术特色
  •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来增强诗的表现力。例如,“春水满湖芦”中的“春水”和“芦”都是具有生命力的元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场景。此外,“凫轻逐浪奔”这句则以动衬静,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更加生动。
  • 情感表达
  • 虽然这首诗本身没有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诗中的自然元素如同诗人的朋友,陪伴着他度过了每一个孤独的时刻。

《青湖春水》不仅是明代一位诗人对自然界美景的赞美之作,也是其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的体现。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的文化氛围,以及古代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无论是作为文学欣赏还是历史学习,这首诗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