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卉千葩孰与京,故人相见眼偏明。
金槃玉露倾朝日,似对春风诉不平。
顾玉山客嘉兴春晖楼前木芍药盛开因诵张平昌所和令狐祖公别牡丹诗曰平章宅里一阑花临到开时不在家莫道两京成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因次韵别赋五首同寄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顾玉山在嘉兴春晖楼前看到盛开的芍药花时,因诵张平昌所和令狐祖公的《牡丹诗》而创作的。这首诗通过描写春晖楼前的芍药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友人离别的思念之情。
顾玉山以“木芍药盛开”作为诗歌的引子,展现了一幅春天的美景。木芍药象征着美好和希望,而这里的盛开则暗示着春天的到来。这种描写不仅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场景,也为后续的情感表达奠定了基础。
顾玉山引用了张平昌的《牡丹诗》中的一句:“平章宅里一阑花,临到开时不在家。”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张平昌的这句诗意味着他虽然欣赏到了美丽的花朵,但却因为某种原因未能亲自到场欣赏。顾玉山在这里巧妙地借用了这一意境,将个人的情感投射到了诗句之中。
顾玉山继续写道:“莫道两京成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这句话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无限留恋和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这里提到的“两京”指的是京城的两个方向,而“春明门外即天涯”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短暂和遥远。顾玉山通过这样的表述,传达了自己对春天美景的珍视以及对与友人分别的感慨。
顾玉山以“因次韵别赋五首同寄 其二”结束了这首诗。这表明他不仅创作了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还将其与其他人一同分享。这种交流和共鸣不仅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也使得诗歌更具有了感染力和影响力。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和对友人离别的表达,展现了顾玉山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