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陵行

濮阳书生有仙骨,往因合与神仙匹。
山头邂逅琼台姬,沉吟绣繻甲障诗。
怪风裂屋天符下,采鸾谪向文箫嫁。
笑携纤手归钟陵,茅茨栖隐垂古藤。
书生命薄何蹇促,玉茧银钩尚堪鬻。
得钱沾酒日归来,消摇取醉南山曲。
以兹稍稍为人知,越玉山深好息机。
相携跨虎潜踪去,更敕青霞封石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钟陵行》是唐代诗人元结的作品,而非文学作品《钟陵行》。《钟陵行》全诗共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五编,着重从高层次范畴来阐述当时的审美情趣向“秀”的转变,以及中古文学的三个特征。下面将详细探讨《钟陵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1. 创作背景
  • 《钟陵行》作于唐元和九年(公元804年),作者元结在道州刺史任上,目睹社会现状,感受到百姓疾苦,故有感而发。
  • 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人民的苦难。诗人通过具体的催租场景描写,揭示了官吏对百姓的残酷压迫,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
  1. 内容概述
  • 上卷主要描绘了赋税繁杂、官吏严刑逼租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百姓的困苦生活。下卷则描述了诗人在催征赋税时的思想活动,展现了他的仁爱之心和忧国忧民之情。
  • 通过对官吏催租的场景细致描写,诗人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如“怪风裂屋天符下,采鸾谪向文箫嫁”等句,生动地刻画了官府的严苛以及民间的无奈。
  1. 艺术特色
  • 《钟陵行》在形式上采用了五编的结构,这种结构既体现了诗歌的层次感,又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 元结在这首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如“燕燕轻盈”、“淮南皓月冷千尺”等,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语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
  • 元结在诗中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官吏贪腐的强烈谴责,这种情感的真挚表达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元结的《钟陵行》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也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艺术魅力的作品。它以其丰富的内容、深刻的主题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