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同彭长卿中郎

清谈闲送可怜宵,竹户斜通宛转桥。
白水青林秋澹澹,好风凉月夜萧萧。
贫来冶客伤时序,老去诗人怨寂寥。
惊鸟不鸣更漏静,如闻银浦弄轻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夕同彭长卿中郎》是明代诗人袁中道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袁中道,字小修,明荆州府公安人。他不仅是“公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还与兄袁宗道、袁宏道并称三袁。他的诗歌作品《七夕同彭长卿中郎》充分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袁中道的生活态度及哲学思考,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在《七夕同彭长卿中郎》中,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清谈闲送可怜宵,竹户斜通宛转桥。这些诗句生动地勾勒出夜晚时分,竹制的窗户斜通着一座弯曲的桥梁,给人一种静谧祥和的感觉。白水青林秋澹澹,好风凉月夜萧萧。这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一种秋天的宁静美,清风徐来,明月如洗,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诗中的“贫来冶客伤时序,老去诗人怨寂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感慨。诗人从年轻时的游侠生活到年老后的诗性追求,展现了一个文人由盛转衰的心路历程。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个人命运的无常,也折射出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诗的最后一句“惊鸟不鸣更漏静,如闻银浦弄轻潮。”以动衬静,用鸟不鸣来衬托夜的寂静,以及如闻轻潮般的声音,增添了诗的动感,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七夕同彭长卿中郎》不仅是一首诗,更是袁中道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的表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诗人传达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哲思,使得这首诗成为明代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