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池亭飞水烟,风光宜诵也宜弦。
闲谈试听皆深趣,佳制争传或半篇。
墙入青山低正好,石添苍藓老逾妍。
步趋矍铄颜丹渥,谁信先生八十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六月池亭飞水烟,风光宜诵也宜弦。
闲谈试听皆深趣,佳制争传或半篇。
墙入青山低正好,石添苍藓老逾妍。
步趋矍铄颜丹渥,谁信先生八十年。
《过渠南一老亭再用长史韵酬絅庵》是明代诗人莫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六月,描绘了池亭飞水烟的风光,以及诗人在老亭中的闲谈与创作情景。以下是对该诗的分析:
作者背景:莫止,字如山,无锡人,有南沙集。他生活在明朝时期,其诗歌作品展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与生活态度。
诗歌原文:
六月炎炎,池亭飞水烟。宜诵宜弦,闲谈皆深趣。
墙入青山低,石添苍藓老。步趋颜丹渥,谁信先生八十年?
诗歌解析:首联“六月炎炎,池亭飞水烟。”描绘了一个酷热夏日中清凉的老亭,为读者勾画出一幅生动的夏日景象。第二联“宜诵宜弦,闲谈皆深趣。”表达了诗人在炎热中仍能享受音乐与交谈的乐趣,体现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第三联“墙入青山低,石添苍藓老。”通过对周围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老亭环境的和谐与宁静。第四联“步趋颜丹渥,谁信先生八十年?”则表达了对诗人高寿的惊讶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岁月的豁达接受。
《过渠南一老亭再用长史韵酬絅庵》不仅是一首描写老亭风光的诗作,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内心的世界和对自然的热爱。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