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和光岳

几点庖羲画,风花数子寻。
茫茫人物我,滚滚去来今。
杖履平生事,溪山此日心。
更看扶老步,云水几峰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溪上和光岳》是明代诗人庄昶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及人生哲理的思考。以下是关于《溪上和光岳》的相关介绍:

  1. 作者介绍:庄昶(1432—1498),字孔旸,江浦人。他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学造诣的明代诗人,不仅在仕途上有所成就,更以诗名远播。他在明成化二年(1466)进士及第,之后改庶吉士,授检讨,因直言进谏被贬至桂阳州判官,官终礼部郎中。他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但始终坚持自己的诗歌道路,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2. 作品原文与翻译:《溪上和光岳》原文如下:“几点庖羲画,风花数子寻。茫茫人物我,滚滚去来今。杖履平生事,溪山此日心。更看扶老步,云水几峰深。”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旅途的哲思。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庖羲画”暗示着远古的智慧,而“风花数子寻”则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万物复苏的景象。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物外、随遇而安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3. 诗的艺术特色:庄昶的《溪上和光岳》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首先,诗中采用了简洁而含蓄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深远的情感和哲理。其次,这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首尾呼应,形成了鲜明的起承转合。最后,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溪上和光岳》不仅体现了庄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首古诗不仅是明代诗歌的典范之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