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夜晴月朗复用韵

此夜江边月,清光昨雨天。
自知虽小待,曾不减高圆。
以往复何闷,今看岂足怜。
老夫观否泰,起坐钓台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六夜晴月朗复用韵》是由明代诗人庄昶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在对这首诗的解读中,可以发现其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诗中的“此夜江边月,清光昨雨天”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自然画面,通过“自知虽小待,曾不减高圆”则表达了诗人虽然自感微末,但内心并不缺乏高远的追求和理想。这种对比,既体现了诗人的谦逊,也展示了他的志向。

诗中的“以往复何闷,今看岂足怜”反映出诗人面对人生得失的态度,他认为人生的起落和荣辱都是常态,不必过分忧愁或感到惋惜。这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心态,即在逆境中寻找心灵的寄托。

“老夫观否泰,起坐钓台边”,这句话揭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他选择在宁静的环境中观察世事的变迁,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人生的兴衰,并从中获得智慧与启迪。这样的生活哲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十六夜晴月朗复用韵》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生活态度及哲学思考的诗歌作品。它不仅是明代文人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