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龙江叟,堪专水月盟。
众人皆此坐,天下与谁平。
不有终南病,能甘谷口耕。
题诗搔短鬓,老子不无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何处龙江叟,堪专水月盟。
众人皆此坐,天下与谁平。
不有终南病,能甘谷口耕。
题诗搔短鬓,老子不无情。
《得闲老人其三》是明代学者庄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官场和自然的独特见解。
庄昶(约1437年-1499年),字孔暘,一字木斋,晚号活水翁,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明代官员和学者,以仿击壤集之体的诗歌风格著称。他的一生充满坎坷,曾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但他始终秉持着正直和学问的精神,在南京吏部郎中任上退休后,晚年归隐于定山二十余年,并撰写了《庄定山集》。
《得闲老人其三》这首诗作体现了庄昶对人生、自然以及官场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诗中“何处龙江叟,堪专水月盟”一句,展现了作者对自由和闲适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超脱尘世喧嚣的向往。而“众人皆此坐,天下与谁平”则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批评。此外,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体验,如“僧与看山得,江从钓月该”,传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态度和哲理思考。
《得闲老人其三》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明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心灵宁静的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