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江和寿卿

放艇夫何意,天机忽远林。
川云元浩荡,鱼鸟自高深。
万里平生眼,三人此日心。
因思邵康节,终日打乖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泛江和寿卿》是南北朝时期王台卿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自身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下面将具体探讨《泛江和寿卿》的内容:

  1. 文学背景
  • 南北朝时期:《泛江和寿卿》创作于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但文化繁荣的时期。
  • 作者介绍:王台卿,字孔暘,晚号活水翁,为当时一位有影响力的文人政治家。他因不满朝廷的奢靡风气而被贬,因此作品中可能蕴含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评与反思。
  1. 内容概述
  • 描写自然美景:诗中多次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如“风光满眼欲无边”,“川云元浩荡”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 表达个人情感:诗人通过“放艇夫何意,天机忽远林”、“万里平生眼,三人此日心”等句,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感状态。
  • 反映社会现实:诗中还隐含了对当时朝廷的批判,如“因思邵康节,终日打乖吟”,邵康节指北宋的邵雍,其诗多反映现实问题,反映了作者对于时代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大量使用自然景物作为意象,如白鸟、青天、山川、鱼鸟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内涵。
  • 语言精炼:尽管《泛江和寿卿》的语言风格较为朴素,但其言简意赅,能够精准地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韵律和谐:诗的用韵讲究和谐,押韵的运用使得整首诗歌在朗读时更加悦耳动听。

《泛江和寿卿》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个人情感和审美情趣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反映了南朝后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