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北欣投分,相携向碧涟。
草萦书带湿,鱼喷墨华溅。
生计余香沈,功勋落纸烟。
笔耕吾事足,不笑石为田。
洗砚
介绍
明朝秦坊的《洗砚》
《洗砚》是明朝文学家秦坊所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收录于《洗砚新录》中。该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反映了作者对文人生活和内心世界的独到理解和深刻洞察。
秦坊生活在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他通过《洗砚》这样的文学作品,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文人精神风貌的赞颂。在这部作品中,“洗砚”不仅是洗涤笔砚的过程,更是一种净化心灵、追求高洁境界的象征。
《洗砚》原文如下:
春日,吾友张子文至,携砚归。予曰:“君之砚,久矣,今归吾矣。”张曰:“吾之砚久矣,今归君矣。”遂共视其端,有黑点,如漆如烟,不类石质。张笑曰:“非石也。”予曰:“何哉?”张曰:“此乃墨痕,昔人以之洗砚,故尔。”予默然良久,曰:“夫墨者,天地之色也,人之用也。古人以之洗砚,犹君子以之磨砺其德。今人以之为墨,岂不大失其意乎?然砚石坚矣,不能易墨。吾友之砚虽久,亦当以之洗之。”
《洗砚》译文如下:
春天的时候,我有个朋友张子文来了,他带回来一块砚台。我说:“你的砚台很久了,现在让我来用吧。”他说:“我的砚台很久了,现在让你来用吧。”然后我们一起看砚台的一端,上面有一个像油漆一样的颜色或者像是烟雾的东西,不像石头那样。张子文笑着说:“这不是石头呀。”我说:“为什么呢?”张子文说:“这是墨水的痕迹,以前的人用它来清洗砚台,所以是这样的。”我沉默了很久,然后说:“墨色是天地间的颜色,是人的使用品。古人用它来清洗砚台,就像君子用来磨砺自己的品德。现在的人用它作为颜料,岂不是很失其本意吗?但是砚台的石头已经坚固了,不能换掉墨水。我的朋友的砚台虽然已经很久了,也该让它被清洗一下了。”
《洗砚》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之旅。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仿佛能看到作者秦坊与他的好友张子文共同探讨书法艺术与人生哲学的场景。这不仅是对技艺的传承,也是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洗砚》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古人对文化、艺术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它不仅是古代文人的精神寄托,也是现代人汲取智慧和灵感的源泉。无论是在文学研究还是在生活中,它都能给予我们启示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