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怀古

历山旧院绝尘埃,避暑寻幽偶一来。
曲水已非留客地,疏泉犹绕读书台。
石床剥落难寻桧,冰洞清凉半是苔。
满眼不胜今昔感,品茶且自酌琼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惠山怀古》是明朝诗人秦秋的一首古诗,其创作背景、内容赏析及艺术特色等要素构成了该作品的基本框架。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秦秋,字子高,号东篱,明代文人。其生平资料不详,但从其诗作风格来看,应是一位富有文学才华之人。他的诗歌多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1. 创作背景
  • 《惠山怀古》是秦秋在游览惠山时所创作的。惠山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因山形似古代美女而得名。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此地留下足迹,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秦秋通过这首作品,表达了他对惠山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其历史文化底蕴的感慨。
  1. 内容赏析
  • 诗中描绘了惠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如“青山何日不堪游,古树藤萝夏更幽”展示了一幅夏日里青山翠绿、藤萝缠绕的宁静景象。“十老吟空千古胜,二泉声彻万缘收”则传达了诗人对惠山历史文化价值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追求。
  • 此外,诗中也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哲学思考,如“华山自古无常主,火殿重新岂世缘”揭示了世事变迁的无常,以及人类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整体而言,《惠山怀古》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1. 艺术特色
  • 秦秋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描写手法,如“竹炉疏复吾家事”,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现了生活的闲适与安逸。同时,“独惜松风徒有阁,更怜讲学已无椽”则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传统学问传承的忧虑。
  • 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层含义的挖掘,展现了秦秋高超的诗歌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 社会影响
  • 《惠山怀古》作为秦秋的代表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诗中的意境和哲思穿越时空,对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在文学史上,此诗也被多次引用和研究,成为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之一。

《惠山怀古》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热爱与赞美的诗歌,也是一篇富含哲理、反映历史沧桑的文学作品。秦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古人的智慧结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