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影落空潭,泉声走长樾。
声影两无碍,观听俱奇绝。
是名青莲界,所以无生灭。
捻残十老髭,踏破一轮月。
坐拥竹炉烟,静待岩花发。
风韵如在兹,愿言继高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山影落空潭,泉声走长樾。
声影两无碍,观听俱奇绝。
是名青莲界,所以无生灭。
捻残十老髭,踏破一轮月。
坐拥竹炉烟,静待岩花发。
风韵如在兹,愿言继高辙。
惠山诗次先淮海同东坡先生酬和韵三首其三,是宋朝文学家苏辙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惠山诗次先淮海同东坡先生酬和韵四首其一
惠山水木清幽,佳趣相与共此游。
欲写胸中万卷书,坐令世上无人有。
天寒风急雪满山,独树江头烟正浮。
谁识此间真隐士,只应陶隐居时秋。
这首诗是苏辙在元丰六年(1083年)十一月到十二月期间,与苏轼、秦观等一起游览惠山所作。诗人在诗中赞美了惠山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真正隐士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