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冲虎入山深,独扣禅扉到竹林。
僧语虚空身外性,客惭贫贱梦中心。
高斋饮罢燃松火,古箦诗成覆楮衾。
明日又从何处去,荒郊寒叶正沉沉。
宿道上人山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道上人山房》是明代诗人浦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分析:
作者简介:浦源(1340-1398),字长源,号海生,明常州府无锡人,官晋府引礼舍人,工诗善画。其诗歌创作以七言律诗为主,展现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句原文:《宿道上人山房》中,“夜行冲虎入山深,独扣禅扉到竹林”描绘了作者夜晚行走在山林间的宁静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僧语虚空身外性,客惭贫贱梦中心”则反映了僧人超然的生活态度以及作者内心的感慨;“高斋饮罢燃松火,古箦诗成覆楮衾”表现了一种清雅脱俗的生活情趣;“明日又从何处去,荒郊寒叶正沉沉”则透露出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深深的忧虑。
作品赏析:浦源的这首《宿道上人山房》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林中的幽静之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中的意象丰富,如“窗牖月色多,坐卧禅心静”,通过对月光和禅心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心灵宁静的境界。浦源还善于运用对比,如“明日又从何处去,荒郊寒叶正沉沉”,这种反问式的表达,增强了诗句的张力和深度,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写作背景:浦源的创作背景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他曾游历闽中,慕林鸿诗名,被邀请参与其社。这些经历使他有机会深入了解山林生活,从而创作出许多描绘山水田园之美的诗作。这些背景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使得《宿道上人山房》充满了浓厚的文人色彩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浦源的《宿道上人山房》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优美诗篇,更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深刻的思想内容都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