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之翰惠布

远赠知君怜缕蓝,裁缝自顾亦何堪。
束来韦带浑相称,立傍狐裘政未惭。
洁白尽教欺雪氅,淡红无用费春蚕。
此身真是长安客,惟有儒冠尚自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之翰惠布》是明代诗人殷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情感和高尚情操,以及他在生活和学术上的坚持与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介绍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殷奎,字孝章,一字孝伯,号强斋。他是苏州府昆山人,明洪武初年曾任咸阳教谕。他的生平经历包括在杨维桢门下学习《春秋》,以及后来在明朝初年担任的教育职务。他的文学成就包括纂述、纂修和编纂多部书籍,如《道学统系图》、《强斋集》等。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远赠知君怜缕蓝,裁缝自顾亦何堪。束来韦带浑相称,立傍狐裘政未惭。洁白尽教欺雪氅,淡红无用费春蚕。此身真是长安客,惟有儒冠尚自南。
  • 这首诗表达了殷奎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的“远赠知君怜缕蓝”可能意味着他收到了一件珍贵的礼物;“裁缝自顾亦何堪”反映了他对这种馈赠感到内心的不安;“束来韦带浑相称”则可能是指他收到的礼物与他身份相符;“立傍狐裘政未惭”表达了他对于自己的地位和角色的自觉;“洁白尽教欺雪氅,淡红无用费春蚕”可能暗喻了他对世俗名利的看法;“此身真是长安客”则揭示了他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和认知。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酬之翰惠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受到后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明代文人风貌和心路历程的重要资料。
  1. 文化意义
  • 《酬之翰惠布》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连接着历史和文化。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从而更深入地探讨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社会价值观。
  1. 教育意义
  • 在当代,通过对《酬之翰惠布》的研究与传播,可以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促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贡献力量。
  1. 个人感悟
  • 阅读《酬之翰惠布》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解读,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它让人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和思考的空间,鼓励人们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酬之翰惠布》是明代著名诗人殷奎创作的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意蕴,成为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鉴赏,不仅可以加深对明代文化的理解,还能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因此,学习和欣赏《酬之翰惠布》不仅是对古代文学的传承,也是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尊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