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山居,次珂月韵(壬午)

山意好。长就乱烟瑶草。
幽涧淙淙纤韵袅。落花流未了。
白日人声静悄。深夜柴门月小。
高枕不知春色恼。鹧鸪啼太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金门 山居,次珂月韵(壬午)》是由徐士俊所作,是一首明末清初的词作。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徐士俊(1602-1681),字三有,号野君,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他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以其戏剧作品如《络冰丝》闻名于世。
  1. 诗词原文与鉴赏
  • 原文:《谒金门·山居,次珂月韵》
    山意好,长就乱烟瑶草。
    幽涧淙淙纤韵袅。落花流未了。
    白日人声静悄。
    深夜柴门月小。
    高枕不知春色恼。鹧鸪啼太早。
  1. 诗中意象
  • 山意好:描绘了山的美丽和宁静。
  • 乱烟瑶草:形容山中植被茂密,烟雾缭绕。
  • 幽涧淙淙纤韵袅:描写山中涧水的声音和轻盈的韵味。
  • 落花流未了:反映了春天的美景,落花虽已飘散,但美依然存在。
  • 白日人声静悄:白天虽然人来人往,但夜晚却是一片寂静。
  • 深夜柴门月小:夜晚时分,柴门前的月亮显得格外娇小。
  • 高枕不知春色恼:诗人选择高枕而睡,不理会春天带来的烦恼。
  • 鹧鸪啼太早:鹧鸪的啼叫声音太早,打扰了夜晚的宁静。

《谒金门·山居,次珂月韵(壬午)》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