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送别茅练溪

曾劳把菊送行舟,屈指今经十六秋。
每忆旧游能几在,翻令佳节迥添愁。
文章羡尔终当达,忝窃怜予合蚤休。
南去有人如问讯,为言早晚到沧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送别茅练溪》是明代诗人徐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茅练溪送别的场景,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深切的思念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徐阶,字子升,号少湖,浙江嘉兴人。明代政治家、学者。他在明朝初期的政治斗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曾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吏部尚书等。他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卓越的政治才能深受后世敬仰。
  1. 诗作原文
  • 曾劳把菊送行舟:曾劳指的是曾经为朋友操劳,把菊意味着用菊花来赠送,表示祝福。行舟则暗示着离别的时刻。这句话传达了作者对朋友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
  • 屈指今经十六秋:屈指是指计算时间,今经指的是已经过去,十六秋即十二年的时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在分别后长时间不见的感慨。
  • 每忆旧游能几在:每忆指的是每次回想,旧游则是过去的游玩经历。能几在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这些回忆可能随时都会消失的无奈。
  • 翻令佳节迥添愁:翻令指的是反而使得,佳节则是节日,迥增添了一层愁绪。这句话揭示了作者在节日里因为朋友的离去而感到更加悲伤。
  • 文章羡尔终当达:文章指的是文采或才华,羡慕尔是羡慕你,当达则是能够达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将来能够在文学或仕途上有所成就的期待与祝愿。
  • 忝窃怜予合蚤休:忝窃是自谦之词,怜予是可怜我,合蚤休则是应该早点休息。这句话透露出作者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感慨以及对朋友早些休息、健康长寿的关心。
  • 南去有人如问讯:南去指的是南方去的地方,有人如问讯则是如果有人询问,就回答。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关切,希望朋友在路上平安,并得到适当的照顾。
  • 为言早晚到沧洲:为言是作为我的问候,早晚到沧洲则是指希望朋友能够早日到达某个地方(沧洲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名或是一个象征性的地点)。这句话寄托了作者对朋友早日归来的期盼。
  1. 诗作赏析
  • 情感真挚:这首诗通过对朋友离别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深深的友情和不舍之情。诗句中的“屈指今经十六秋”和“每忆旧游能几在”等句,都流露出作者对朋友长久不见的哀愁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意境深远:诗人巧妙地运用秋天这个意象,表达了季节更替带来的伤感和对朋友离去的惆怅。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 寓意深刻:诗中不仅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还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如“文章羡尔终当达”体现了对知识和才华的追求;“翻令佳节迥添愁”反映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忧愁和变迁。
  • 文化价值: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九日送别茅练溪》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明代文人生活和情感的重要文献资料。

《九日送别茅练溪》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歌,它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点。读者可以深入地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