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喜晴

积雨晓来霁,便若物候好。
碧沾山觜岚,翠润溪脚草。
无心乍卷云,有时忽啼鸟。
蚕眠桑子肥,麦熟雉儿饱。
舂响烟外村,渔唱芦中岛。
扶筇偶出门,遥光澹渺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居喜晴》是明代诗人徐阳辉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山居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宁静生活的向往。下面将进行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山居喜晴》原文如下:
    积雨晓来霁,便若物候好。
    碧沾山觜岚,翠润溪脚草。
    无心乍卷云,有时忽啼鸟。
    蚕眠桑子肥,麦熟雉儿饱。
    舂响烟外村,渔唱芦中岛。
    扶筇偶出门,遥光澹渺渺。

  2. 创作背景:《山居喜晴》的创作背景不详,但根据诗意可以推测,这首诗应是诗人在雨后初晴时所作。此时,天空放晴,阳光明媚,万物生机盎然,给人以愉悦和满足的感觉。

  3. 文学价值:《山居喜晴》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自然之美。诗人通过对山居雨后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读来令人心旷神怡。此外,该诗还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山水意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理想。

  4. 鉴赏赏析:诗中的“碧沾山觜岚”描绘了雨水后山峦被绿意笼罩的景象;“蚕眠桑子肥,麦熟雉儿饱”则展现了农村丰收的美好画面。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诗的最后一句“扶筇偶出门,遥光澹渺渺”,更是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诗人对这种美好状态的珍惜和向往。

  5. 艺术手法:在艺术手法上,该诗采用了典型的五言绝句形式,结构严谨,音韵和谐。诗人通过对雨后天晴景象的生动描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中的“无心乍卷云,有时忽啼鸟”等句子,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动静结合,生动活泼。

《山居喜晴》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它让人们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生活中简单、宁静的一面。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首古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