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公馆和壁间韵

苦雨顽云昼不开,宜春空有望山台。
三秋物色临吴尽,万里干戈入楚来。
感旧独怀江树月,登高多负菊花杯。
平生不尽忧时意,那羡徒歌郢下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袁州公馆和壁间韵》是明朝诗人徐问的作品

《袁州公馆和壁间韵》是明代诗人徐问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时局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 第一联:“苦雨顽云昼不开,宜春空有望山台。” 表达了作者面对恶劣天气仍心向高远的情感。
  • 第二联:“三秋物色临吴尽,万里干戈入楚来。” 描绘了秋天景色与国家战乱并存的景象。
  • 第三联:“感旧独怀江树月,登高多负菊花杯。” 体现了诗人怀念故友之情和独自赏月、饮酒的孤独感。
  1. 诗歌鉴赏
  • 艺术特点:在形式上,该诗采用了七律的形式,语言精炼,意象丰富;在内容上,则融合了个人感慨与国家大事,展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怀。
  • 思想深度: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隐喻了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反映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的敏感捕捉以及深刻的反思。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徐问,明代文学家,其生活年代与《袁州公馆和壁间韵》创作时间相吻合,因此可以推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经历密切相关,可能反映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心境与思考。
  • 文学成就:虽然现存资料中关于徐问的记载不多,但已知其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可见其在明末文坛上亦有一定的影响。

《袁州公馆和壁间韵》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真实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作为明代诗人的代表之作,它展示了徐问深邃的思想感情与卓越的艺术才能,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