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顽云昼不开,宜春空有望山台。
三秋物色临吴尽,万里干戈入楚来。
感旧独怀江树月,登高多负菊花杯。
平生不尽忧时意,那羡徒歌郢下才。
诗句原文:
苦雨顽云昼不开,宜春空有望山台。
三秋物色临吴尽,万里干戈入楚来。
感旧独怀江树月,登高多负菊花杯。
平生不尽忧时意,那羡徒歌郢下才。
注释与赏析:
- 诗句释义:
- “苦雨顽云昼不开”:描述了连续不断的苦雨和顽固的云层使得白天也看不见太阳,表达了作者对天气的不满和对光明缺失的感受。
- “宜春空有望山台”:在宜春(今江西宜春)这个地方,虽然有希望山(可能指庐山),但却因为连绵的阴雨而无法看到。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 “三秋物色临吴尽”:这里的“三秋”指的是秋天,而“吴尽”可能是指苏州或杭州等地的景色逐渐变得萧条。诗人可能通过这一景象表达秋天的萧瑟或离别之感。
- “万里干戈入楚来”:描述战争的硝烟弥漫到远方,如楚国般广袤的土地也被战火所侵扰,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 “感旧独怀江树月”:通过回忆过去(可能是与家乡相关的回忆)和怀念家乡的月亮(江树月),反映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登高多负菊花杯”:登高望远时常常因为天气或其他原因无法实现饮酒的乐趣,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
- “平生不尽忧时意”:一生都在为国事操心,未能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 “那羡徒歌郢下才”:在这里,“郢下”可能指的是楚国的首都(郢),诗人通过比较自己不如古代贤才的生活状态,流露出对才华被埋没的感慨。
这首诗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交织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现实不满、对历史英雄的仰慕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展现了其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