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晬日

去年生汝日,吾病始人扶。
风俗传针缕,家贫亦履襦。
避寒犹在襁,爱母未能呼。
女性从迟钝,无教胜丈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女晬日》是明代徐祯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母亲在孩子出生时的生活状态和心情。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 去年生汝日,吾病始人扶。
  • 风俗传针缕,家贫亦履襦。
  • 避寒犹在襁,爱母未能呼。
  • 女性从迟钝,无教胜丈夫。
  1. 诗人简介
  • 徐祯卿,明代吴县人,字昌毅。他是明弘治十八年进士,曾因坐失囚被贬国子博士。徐祯卿年轻时精通文理,成年后以文才闻名,被誉为“文雄”,其作品如《迪功集》、《谈艺录》等,在当时享有很高声誉。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还有散文和小说等多种形式。
  1. 诗歌解读
  • 生汝日:诗中开篇“去年生汝日”指的是孩子出生的日子。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身体状况,反映出在孩子出生时自己正处于需要照顾的状态。
  • 风俗传针缕:这里的“风俗传针缕”可能指当时妇女在家纺线织布的情景,反映了家庭经济条件和生活状况。
  • 家贫亦履襦:“家贫亦履襦”则进一步描绘了母亲在贫穷条件下依然尽力给孩子提供衣物的情景。
  • 避寒犹在襁:诗人提到即使在寒冷中也还穿着包被(襁褓)的儿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
  • 女性从迟钝与“无教胜丈夫”两句,表达了对当时女性教育水平低下的看法,认为她们在教育和能力上不及男性。
  1. 文学价值
  • 《女晬日》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明代社会的一隅,通过母亲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和文化氛围。
  • 这首诗作为徐祯卿文学作品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为研究明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1. 历史背景
  •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然而,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依然以男性为中心,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这在《女晬日》中所体现的对女性教育水平低下的看法可见一斑。
  • 同时,明代也是文人墨客辈出的时期,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都在这个时期诞生,徐祯卿的这首五言律诗便是其中之一。

《女晬日》不仅是徐祯卿的一首优秀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明代社会文化和女性地位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