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地杂感

天雄直北古澶州,千里浮云入望愁。
一自寇莱公去后,暮云风叶响梧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地杂感》是明末清初诗人宫伟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天雄直北古澶州,千里浮云入望愁。一自寇莱公去后,暮云风叶响梧楸。
  2. 作者介绍:宫伟镠,字紫阳,一字子元,号桃都漫士,江南泰州人。崇祯十六年进士,官翰林,入清后不仕。其以父辈所述泰州杂事辑为《庭闻州世说》。宫伟镠在文学创作方面有显著的成就,其作品多表现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境遇的深刻反思。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变迁。《燕地杂感》正是这种情感与历史交织的产物,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沉思。
  3. 作品赏析:《燕地杂感》以其精炼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辽阔而充满哀愁的画面。首句“天雄直北古澶州”勾勒出燕地的地理特征,展现出北方边塞的雄伟景象。然而,紧接着的“千里浮云入望愁”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无奈。这句诗运用了夸张手法,将远处的浮云比作诗人心中的愁绪,生动地表达了一种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哀愁。最后一句“一自寇莱公去后,暮云风叶响梧楸”,则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感慨。寇莱公(寇准)是北宋名臣,以其直言敢谏、力主改革而著称。这句诗通过对比寇莱公的历史形象与现实的暮云风叶,寓意着历史的更迭与人事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当下困境的无奈感叹。

宫伟镠的《燕地杂感》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对时代的感悟和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