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百八十七 蔡九峰

帝王治道,典册具布。
秦人毁裂,汉儒训诂。
微辞奥义,湮塞晦蒙。
子能发挥,百代尔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其一百八十七蔡九峰是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唐寅(字伯虎)的一首题画诗,写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当时作者应南京礼部尚书王宠之请为王氏家族画像。

此诗以咏赞肖像著称,在明代题画诗中堪称绝唱。诗的开头两句“天边归骑下危旌,山口鸣驺出翠屏”,写的是一幅山水画卷的开端,画面上,山间道上,有骑着马的人正朝远处驶去,这使人想起唐代诗人杜甫《后游》诗中“马蹄踏碎落花尘”的句子。这里用了一个比喻,说这骑马的人,就像是“天边的归骑”,而“下危旌”,则是形容其飘忽不定。同时,又暗示了这幅画的背景——即山口一带,正是翠绿如屏的山林景色,与前面所说的“天边归骑”遥相呼应。

诗笔一转:“竹影和烟宿涧滨,松声带雨过溪云。”这是对画中景象的具体描绘。画中的竹丛,竹影摇曳,在和风烟雾之中仿佛也进入了梦乡,它们好像要随着溪流一直漂流到涧岸的尽头,然后又从涧岸上飞腾起来,进入云霄。而画中的松树,则在阵阵细雨中发出松涛般的声响,仿佛它的声音带着雨滴穿过了溪水,飘荡到了空中。

诗人写道:“清樽不醉客愁醒,明月空照孤鸿影。”在这里,诗人通过描绘一幅饮酒作乐的画面,来表现画中人物的心情。他们举杯畅饮,但却没有醉意,反而更加清醒了。而画中的月亮呢?它虽然明亮,却无法照亮那孤零零的大雁的影子。这也许是暗指画中人物的孤独。

最后两句诗:“何人解识真吾辈,只向苍茫寄涕洟。”诗人在此发出了感慨,他不知道有谁能理解他的真正意思,只能将自己的哀叹寄托在那无边无际的苍茫之中。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愤和无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