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得臣兴,臣得君行。
君臣道合,事乃有成。
裕既贤弼,帝亦英主。
会昌之功,卓然可纪。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百一 唐武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是由明代著名画家和文学家孙承恩所创作,该作品共205首,其中第11首是关于唐武宗的赞美之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介绍:孙承恩,明朝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任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孙承恩在文学和书法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其人物画更是独具风格。
诗作原文及赏析:君得臣兴,臣得君行。 君臣道合,事乃有成。 裕既贤弼,帝亦英主。 会昌之功,卓然可纪。 ——明代·孙承恩《古像赞二百零五首其一 一 唐武宗》
作品内容解析:此诗中“君得臣兴,臣得君行”意指君主与大臣的合作促成了国家的兴盛;“君臣道合,事乃有成”则强调了君臣间的和谐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裕既贤弼,帝亦英主”突出了唐武宗作为帝王的明智与英明;“会昌之功,卓然可纪”则是对唐武宗时期政治成就的肯定与纪念。
艺术风格:孙承恩的画作以人物画见长,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生动、线条流畅,能够准确地抓住人物的情感与特征,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历史背景:孙承恩生活在明朝中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也是明代中晚期文人画的代表性画家之一,其作品中融合了传统国画和文人画的元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趋向和文化风貌。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中的第11首诗《唐武宗》,不仅是对唐代帝王的赞颂,也体现了诗人对治国理政之道的理解。孙承恩通过绘画和诗歌的结合,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理想的君王形象,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国家治理和个人修养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