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得臣兴,臣得君行。
君臣道合,事乃有成。
裕既贤弼,帝亦英主。
会昌之功,卓然可纪。
【注释】:
- 古像赞:古代帝王为表彰功臣,而撰写的赞美其功德的赞文。唐武宗时期,朝廷对功臣进行封赏,因此出现了这种形式的作品。
- 君得臣兴:君王得到贤臣辅佐,国家就会兴盛。
- 臣得君行:臣子得到君主的赏识和支持,事业才能成功。
- 君臣道合:君臣之间关系融洽。
- 裕既贤弼:李裕已经成为了一位贤明的辅弼大臣。
- 帝亦英主:皇帝也是一位英明的君主。
- 会昌之功:指的是会昌年间(841-846年)所建立的功业。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篇古像赞,用以歌颂唐朝皇帝和功臣们的功绩。诗中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君臣之间和谐相处、共同为国家发展努力的主题。
首句“君得臣兴,臣得君行”,直接点明了君臣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国君能够得到贤能的臣子辅佐,那么国家就会繁荣昌盛;同样,如果臣子得到了君主的信任和重用,那么他的事业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对君臣关系的一种理想化描述,强调了双方共同努力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两句“君臣道合,事乃有成”,“裕既贤弼,帝亦英主”,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合作关系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只有当君臣之间关系融洽、相互信任时,国家的各项事务才能够顺利进行,取得显著的成效。这里提到的“裕既贤弼”是指李裕这位大臣,他在朝中担任重要职位,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帝亦英主”则是在称赞唐武宗本人是一位英明的君主。
最后两句“会昌之功,卓然可纪”,“会昌之功”指的是唐武宗在会昌年间所取得的成就和政绩,这些成果都是值得后人铭记和传颂的。整首诗通过赞美唐武宗和功臣们的贡献,表达了对他们的尊敬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待和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