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舟中四首 其三

北望路虽遥,出门亦已远。
慇勤嘱淮流,为寄愁心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淮河舟中四首 其三”是明代孙承恩的《淮河舟中四首》中的第三首诗。这首诗描绘了淮河中两岸船只相背而行,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

在孙承恩的这首诗中,“两岸舟船各背驰”,形象地刻画了淮河上的舟船各自向不同方向行驶的景象,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意境。这种景象不仅生动地展现了淮河的自然风貌,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的现实状态。

“波痕交涉亦难为”,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国家分裂局面的无力感和悲愤之情。通过“亦难为”这一表达,诗人传递出一种深沉的感慨,暗示着国家的统一与和谐是多么的珍贵和不易实现。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通过对鸥鹭自由飞翔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自由和人民生活的向往。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让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淮河舟中四首 其三》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意义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深刻情感的抒发,孙承恩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使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