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鹤六首 其四

只在秋江上,高飞竟不还。
君应怜远汉,吾岂恋区寰。
云冷难成梦,月明疑扣关。
此时还忆汝,何处访蓬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失鹤六首·其四》是明代诗人孙一元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作者生平:孙一元是明朝人,自号为关中(今陕西省),生于嘉靖四十一年(1520年),卒于隆庆六年(1572年)。他自认为是一个游历四方的学者,足迹遍及名胜古迹。
  • 诗歌风格:孙一元的诗风以秀朗见长,其作品常常表现出超脱世外的气质,同时,他的行踪奇异,喜欢在名胜古迹间留下自己的足迹,与刘麟、陆昆、龙霓和吴珫共同结社,被称为苕溪五隐。
  • 文学地位:孙一元擅长写诗,正德年间居住在长兴吴珫家中,与刘麟、陆昆、龙霓、吴珫结社,并称“苕溪五隐”。他在文学史上享有一定的声望,被后人传颂。
  1. 诗歌原文及注释
  • 诗歌原文:《失 鹤 六 首·其四》原文如下:“只在秋江上,高飞竟不还。君应怜远汉,吾岂恋区寰。云冷难成梦,月明疑扣关。此时还忆汝,何处访蓬山。”
  • 诗歌注释:这首诗中的注释包括对诗句的解释和背景的介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
  1.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孙一元的诗作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往往能够引发读者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 主题思想:诗中的“只在秋江上,高飞竟不还”表达了一种孤独和自由的精神;而“君应怜远汉,吾岂恋区寰”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远方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孙一元生活在明朝晚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文人辈出的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 个人境遇:孙一元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处于他一生中最为活跃和有成就的阶段。这一时期,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而且与许多同代文人有着深厚的交往。
  1. 文化影响
  • 传承文化:孙一元的诗歌在明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明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教育价值: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鼓励人们追求真理,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同时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理想时不要忽视与他人的联系。

《失鹤六首·其四》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看到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个人情感,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文学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