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时况是金闺老,跃马关河鬓未华。
翠柳东门开祖帐,黄河北岸拥高牙。
安边羽檄传司马,落帽西风忆孟嘉。
万里封侯吾辈事,迟君谈笑靖胡沙。
送张翰林孟廉赴山西行军三首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名为《送张翰林孟廉赴山西行军三首 其三》,作者是明代的孙蕡。
在这首诗中,“清时况是金闺老,跃马关河鬓未华”表达了诗人对张翰林孟廉即将踏上征途的感慨。这里的“清时”指的是一个清明的时代,而“金闺老”则可能暗示着张翰林孟廉拥有高贵的背景或才华。“跃马关河鬓未华”描绘了张翰林孟廉英武不凡的形象,意指他正准备跨上战马,奔赴战场。
“翠柳东门开祖帐,黄河北岸拥高牙”,通过描写战场周边自然景观和军事布置,展现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东门的翠柳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而高牙则可能是指军营中的帐篷或是指挥台上的高耸旗帜,这些都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增添了一丝庄严的气氛。
“安边羽檄传司马,落帽西风忆孟嘉”。这里提到的“安边羽檄”可能指的是传递军事信息的使者,而“司马”可能是一位负责军事事务的重要官员。“落帽西风忆孟嘉”则是诗人回忆起另一位著名人物孟嘉的故事。孟嘉曾在落帽山(今湖北荆州市西南)遇到狂风,但他依然从容不迫地脱下帽子,体现了一种高尚的品质。此处诗人以孟嘉自比,表达出自己对张翰林孟廉的期望和对其英勇行为的赞赏。
《送张翰林孟廉赴山西行军三首 其三》不仅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打动读者,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对于国家安危、英雄气概的关注与追求,以及文学作品在传承文化、反映时代中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