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桥渔泊

黄昏溪上寂无喧,渔艇归来竞后先。
风偃荻花欹醉笠,雨昏江树湿炊烟。
瓮头绿蚁时时满,船尾金鳞个个鲜。
不似姑苏愁绝夜,乌啼月落晓霜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桥渔泊》是一部描写江南水乡秋夜美景的七言律诗,由南宋诗人陆游所作,表现了作者在归途中的孤寂、落寞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故事:

  1. 创作背景: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但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晚年的陆游多有归隐之意。据传,在一次归途中,陆游乘舟于晚泊之地,正值秋夜,他写下了《晚桥渔泊》以抒发自己的心情。此诗作于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左右,时值南宋晚期,陆游已步入人生的晚年阶段。

  2. 诗歌原文
    久客见华发,孤櫂桐庐归。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渔浦风水急,龙山烟火微。时闻沙上雁,一一背人飞。

  3. 诗句解读

  • 首联“久客见华发,孤櫂桐庐归”描述了陆游作为一位长期漂泊在外的文人,看到自己满头白发,不得不回到故乡的情景。这里的“孤櫂”指的是单独划船回乡,而“桐庐归”则明确指出了诗人的目的地——桐庐县。
  • 颔联“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描绘了夕阳西下的场景,新月尚未升起,而落日余晖仍在天际。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落寞和孤独感。
  • 颈联“渔浦风水急,龙山烟火微”则是写诗人所处之地的自然景象,渔浦和龙山分别代表了江边的两个地名。这里的“风水急”和“烟火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境遇的变迁。
  • 尾联“时闻沙上雁,一一背人飞”则是诗人在夜晚听到沙滩上大雁鸣叫,它们成群结队地飞翔,却似乎在远离人世的感觉中,增添了一份凄凉和哀愁。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陆游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通过对晚泊之地的具体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
  • 意象生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华发”、“孤櫂”、“落日”、“新月”等,这些意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心境波动。
  • 语言简练:整首诗采用简洁的语言,直抒胸臆,没有过多的修饰,使得诗歌更加质朴、有力。
  1. 文化影响
  • 陆游的《晚桥渔泊》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传颂,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都曾模仿陆游的风格写作,以表达类似的情感和意境。
  • 陆游的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情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在中国文学史上,这首作品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晚桥渔泊》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它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文化的传承。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陆游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