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询
陈氏园 百亩名园巳变丘,每凭故老话风流。 金钗醉倚观鱼槛,画桨轻移送酒舟。 箫鼓晚衙花底散,笙歌夜月宴中留。 感怀莫问当年事,野菜青青满地愁。 注释: 1. 百亩名园巳变丘:原本是一片广阔的花园,现在已经变得如同小山丘一般。 2. 每凭故老话风流:每当我依靠着年长者来谈论那些过去的风流故事。 3. 金钗醉倚观鱼槛:形容一位女性因饮酒过度而醉卧在栏杆上,观赏着鱼儿游动的场景。 4.
诗句解释及赏析 1. 自是濂溪几叶孙: - 濂溪:通常指周敦颐,他以“濂溪”命名,表示自己与周敦颐有深厚的渊源。 - 几叶孙:这里可能指的是周敦颐的后代子孙,"几叶"意味着稀少,强调其珍贵性。 2. 庭前碧草至今存: - 碧草:通常指绿色的草地,象征生机与自然。 - 至今存:表明这些自然元素长久以来都存在,没有消失。 3. 徵贤早对安民策: - 徵贤:寻找贤才。 - 早对
踏雪归来不耐闲,每书茧纸百千番。 译文:踏着雪回家后,心情并不轻松,因为需要反复翻阅那些茧纸。 注释:踏雪:形容行走在雪地上。茧纸:指旧的书。百千遍:形容翻来覆去地读了很多遍。 赏析:诗人通过“踏雪”这一形象生动的活动,表达了对书籍的热爱和珍视之情,展现了他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以及对知识渴望的心情。 烟飞雾走纵横里,凤翥龙蟠顷刻间。 译文:烟雾缭绕,云雾弥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文水》组诗中的第一首诗。 诗句解析与译文: - 文水 - 文水:即文水河,发源于山西省平陆县,流经晋、豫两省,注入黄河。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文水常被用作典故和比喻。 译文: 一曲潺湲绕泮宫,小桥斜转却流东。 烹茶最爱铛鸣蚓,洗砚长疑墨化龙。 未许将军修禊饮,只宜童子舞雩风。 晚来绿净无波浪,云影天光上下同。 注释与赏析: 1. 曲水流觞:古代一种宴会形式
这首诗的注释和赏析如下: 1. 诗句解释: - 活人种竹不种杏,种杏何如种竹宽。 这句话表明作者认为种植竹子比种植杏树更为有益。竹子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多重益处,而杏树可能带来病虫害等问题。 - 翠色满林常带雨,秋声四座只生寒。 描述的是竹叶常年翠绿,即使在雨季也保持湿润;竹林四周,秋天时只有风声和竹叶的沙沙声,给人以清冷之感。 - 诗成最好临轩写,帘卷何劳出户看。
诗句释义: 《晚桥渔泊》是明朝孙勋的作品。在黄昏时分,溪上的景色寂静无声,渔舟归来争先恐后。微风拂动着荻花,倾斜醉帽,雨打湿了江边的树。瓮头绿蚁酒不断满,船尾金鳞鱼儿个个鲜美。不像姑苏夜晚那般愁绝,只有乌啼和月落伴随着晓霜天。 译文注释: 黄昏时分,溪上一片寂静无人声。渔舟纷纷归来,争先恐后地归家。微风轻轻地吹动着荻花,倾斜了渔夫的醉帽。雨点打湿了江边的树木,炊烟也变得模糊不清
【注释】 大胜桥:即大胜关,位于安徽省无为县西南。 神剑:指神话中的利剑。蛟鼍(qiáo tuó):蛟龙和鼍龟。比喻凶恶的敌人。 半璧:半块玉,这里借指月的一半。初三、二八:农历每月十五日称“初一”或“初二”,十六日称“初三”,“初七”“八”。 玉蝀(xiè):传说中一种形似龟的怪兽,背上有鳞甲。消宿雨:驱赶久留的雨。 金猊(nì):传说中的一种狻猊,形状像狮子,能喷出香气来。嘘(xū)雾散晴波
高竹临水上,翛然绝尘迹。 高耸的竹林靠近水面,显得格外清幽脱俗。 野人适幽趣,结庐在其侧。 一位隐士在竹林中找到了隐居的乐趣,于是在那里搭建了一间简陋的小屋子。 凉阴泛渌浮,滉漾侵几格。 竹影婆娑地映照在水中,波纹荡漾着,仿佛要侵占几案的空间。 坐待明月来,秋声印寒碧。 等待着明月的到来,让月光洒满这寂静的夜晚,秋风在竹林中吹过,发出阵阵声响,似乎在印刻在这片寒冷的碧色之中。 赏析
自是濂溪几叶孙,庭前碧草至今存。 徵贤早对安民策,佐邑长怀报主恩。 春暖有莺啼柳陌,月明无犬吠花村。 雄藩考课重论旧,且共漓江酒一尊
一曲潺湲绕泮宫,小桥斜转却流东。 烹茶最爱铛鸣蚓,洗砚长疑墨化龙。 未许将军修禊饮,只宜童子舞雩风。 晚来绿净无波浪,云影天光上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