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彭泽 其二

撚菊接篱酣白酒,不因五斗折腰人。
若教此趣知冯道,更有何心事二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彭泽·其二》是明朝夏良胜的作品,包含七言绝句形式,以“撚菊接篱酣白酒”为开头,表达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志节,并以此劝勉他人要有坚定的意志和独立的人格。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夏良胜(约1385年—1462年),字子余,号东湖,明代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官场腐败的不满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厚的内涵。
  1. 作品原文
  • 撚菊接篱酣白酒,不因五斗折腰人。若教此趣知冯道,更有何心事二君。
  1. 注释与译文
  • 注释: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其韵脚属于押词韵的第六部。
  • 译文:捻起菊花,靠在篱笆旁大口喝酒,并不因为微薄的俸禄而屈服。倘若能够理解冯道那种随遇而安的态度,又何必去羡慕那些权贵呢?。
  1. 写作背景
  • 根据历史记载,夏良胜生活在明朝时期,他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人民的心声。由于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不同,他的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思想性。
  1. 赏析与评析
  • 《过彭泽·其二》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不屈不挠、独立自主的形象,体现了作者对于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 在评析中,人们可以探讨该诗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文化价值,同时也可以分析作者如何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

《过彭泽·其二》作为明朝夏良胜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极高的成就。通过对这首诗及其相关背景的学习和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