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忘下土秋悭雨,千里膏田半欲枯。
云脚怪他山外过,风声撩我望中孤。
郊亭谩阻欧公兴,方社空遗董子图。
野老数惊鸣垤鹳,一瓢谁倒慰来苏。
望雨联句
介绍
《望雨联句》并非文学作品,而是明代夏良胜的一首七言律诗作品。
《望雨联句》作为夏良胜的作品,在文学价值和艺术表现上具有显著特色。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与深邃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与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从创作背景来看,《望雨联句》是夏良胜在昌平道中遭遇大风而作。这种特定的创作情境不仅为诗歌增添了一层厚重的历史感,还使得诗中的意境更加深远。夏良胜通过观察风起云涌的自然现象,将个人的情绪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融入诗中,使读者能够体会到诗人在逆境中所表现出的豁达与坚韧。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天忘下土秋悭雨,千里膏田半欲枯”,通过对比秋日干旱的景象与千里沃野的丰收希望,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诗中的“郊亭谩阻欧公兴,方社空遗董子图”等句,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与社会活动的反差,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此外,“一瓢谁倒慰来苏”则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态度的情怀。
从语言风格来看,《望雨联句》的语言简洁凝练,却又不失文采。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真实刻画,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能。尤其是诗中的用词选择,如“云脚怪他山外过,风声撩我望中孤”,不仅描绘了风起云涌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望雨联句》不仅是夏良胜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明代社会风貌的反映。在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下,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都在诗中得到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文学才华,还能够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望雨联句》作为夏良胜的作品,不仅是明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以及文人心态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艺术之美,以及古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处世哲学和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