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河北来几千里,夹岸穹庐杂军垒。
传闻汉官旌节至,惊咄欢迎竞罗跪。
抹额貂皮并系腰,胡妇赤脚胡儿履。
中有老胡能汉语,瓣发一条银鼠尾。
告言天暖弓力弱,箭垛乞移三四咫。
蹲腰搊目满弯弧,箭箭齐奔月儿里。
当轩赐与锦缠头,汉人喝采胡人喜。
自矜长技正未竭,一跃上马事驰突。
珠帽半仄卖欹邪,铁骢骄嘶弄𦤞𠨜。
可怜人马如争巧,人藏马腹马人立。
翻身倒卧马背上,马尾鬅松乱人发。
忽然马去不闻声,一路惊尘向空没。
满眼流星透烟雾,道是胡儿飞箭发。
想见天山射雕时,意气雄豪谁可越。
骑归人散悄无喧,卸却牙旗卷秋月。
古北口观降夷步射复戏马驰射至夜
介绍
《古北口观降夷步射复戏马驰射至夜》是明代诗人唐顺之的作品,其古诗全文如下:潮河北来几千里,夹岸穹庐杂军垒。传闻汉官旌节至,惊咄欢迎竞罗跪。抹额貂皮并系腰,胡妇赤脚胡儿履。中有老胡能汉语,瓣发一条银鼠尾。告言天暖弓力弱,箭垛乞移三四咫。蹲腰搊目满弯弧,箭箭齐奔月儿里。当轩赐与锦缠头,汉人喝采胡人喜。自矜长技正未竭,一跃上马事驰突。珠帽半仄卖欹邪,铁骢骄嘶弄𦤞𠨜。可怜人马如争巧,人藏马腹马人立。翻身倒卧马背上,马尾鬅松乱人发。忽然马去不闻声,一路惊尘向空没。满眼流星透烟雾,道是胡儿飞箭发。想见天山射雕时,意气雄豪谁可越。骑归人散悄无喧,卸却牙旗卷秋月。
这首诗描述了明嘉靖年间,一个盛大的仪式在古北口举行的情景,展现了当时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诗中不仅描绘了壮观的场面,而且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生动地展示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互动和关系。这不仅是对当时历史事件的记录,也是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诗歌开篇便以宏伟的场景拉开序幕,“潮河北来几千里,夹岸穹庐杂军垒”,描绘了潮河两岸分布着许多毡帐和军营,这是对古北口地理位置和军事防御状况的真实反映。紧接着的“传闻汉官旌节至,惊咄欢迎竞罗跪”揭示了这一地区历史上汉官和少数民族之间频繁的交流与互动。
接下来的内容进一步展开,诗人详细描述了一场精彩的仪式,其中不仅有汉族官员的参与,也有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士参与。“抹额貂皮并系腰,胡妇赤脚胡儿履”描绘了一种多元文化的氛围,体现了各民族间的和谐共处。特别是“中有老胡能汉语,瓣发一条银鼠尾”一句,突出了一位能够使用汉语的老胡人,这不仅显示了他的智慧和学识,也反映了他作为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
诗歌中还表现了参与者的喜悦和兴奋,“汉人喝采胡人喜”以及随后的“自矜长技正未竭,一跃上马事驰突”两句,描绘了仪式达到高潮时的气氛和人们的反应。这种互动不仅是对文化的庆祝,也是对和平与发展的肯定。
“骑马人散悄然无喧,卸却牙旗卷秋月。”则带有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美,表达了随着仪式结束,一切归于平静的景象。整首诗不仅是对一个历史事件的描述,更是对那个时代人民情感和文化认同的深刻体现。
《古北口观降夷步射复戏马驰射至夜》不仅是一首描写特定历史时刻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和社会现象的反映。它展示了多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是研究明代及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