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居苦无悰,步出城南门。
直视何所见,平沙接荒屯。
累累十四坟,昨有今不存。
问之何为尔,垦发登城垣。
白石为雉堞,枯骸弃鸟鸢。
向来身外椁,已作他人棺。
子孙流徙尽,谁复招其魂。
人生寄一世,日望归山原。
焉知百十年,变灭如浮云。
山原未必安,成废亦难论。
路逢相知人,酌我双酒尊。
且复与之饮,悲伤复忘言。
日夕酩酊还,击柝声欲喧。
慇勤语戍卒,我岂故将军。
步出城南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步出城南门》是明代诗人唐之淳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通过描述城南门的场景和对历史坟墓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唐之淳,名愚士,字静之,明浙江山阴人。他曾在建文二年以方孝孺的推荐进入翰林院,参与修书工作,但不久后因故去世。他与同僚方孝孺共领修书事,其文学成就受到后世的认可,有《唐愚士诗》留世。
诗歌原文:《步出城南门》全诗如下:
兀居苦无悰,
步出城南门。
直视何所见,
平沙接荒屯。
累累十四坟,
昨有今不存。
问之何为尔,
垦发登城垣。
白石为雉堞,
枯骸弃鸟鸢。
向来身外椁,
已作他人棺。
子孙流徙尽,
谁复招其魂。
人生寄一世,
日望归山原。
焉知百十年,
变灭如浮云。
山原未必安,
成废亦难论。
路逢相知人,
酌我双酒尊。
且复与之饮,
悲伤复忘言。
日夕酩酊还,
击柝声欲喧。
慇勤语戍卒,
我岂故将军。诗歌赏析:《步出城南门》这首诗通过对城南门的描绘和对历史坟墓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和对历史的反思。诗中的“累累十四坟,昨有今不存”表达了对过去繁华已逝、人事沧桑的哀叹;“我岂故将军”更是透露了诗人面对世事变迁时的无力感。
文化背景: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显现,文人墨客常通过诗歌抒发对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唐之淳的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个人对历史的感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情绪。
《步出城南门》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和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及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