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中诗 其八

落日沉沉惜返戈,当涂典午又如何。
中原惊见鱼头簇,内殿传称狗脚多。
未辨蚁牛谁胜负,可怜歌舞早婆娑。
唯馀一片铜台瓦,墨泪横侵不忍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邺中诗·其八》是明初诗人凌义渠的作品,该诗以邺中(今河北临漳县邺城)为背景,描绘了作者与一位老人的一段神秘经历。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背景、内容及艺术特色:

  1. 作者简介
  • 凌义渠:明朝初期的文人,以其丰富的诗歌创作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语言精炼,情感真挚。在文学史上,凌义渠的作品被视为反映时代特征的重要文献。
  1. 作品原文
  • 原文:茂先爽然自失,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痴然伫视望之拜而去。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
  1. 内容解析
  • 神秘相遇:诗歌开头描述了茂先与老人之间的相遇,茂先是被老人的神秘氛围所吸引。老人不仅提供了美酒美食,还邀请茂先参观家中珍藏的书籍,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交流方式。
  • 历史联想:诗中“嬴氏焚书”暗喻历史上秦朝的焚书活动,强调知识的保存和延续。咸阳的大火象征文化的毁灭,但书籍却得以幸免,暗示历史的循环和变迁。
  1. 艺术特色
  • 象征意义:《邺中诗·其八》运用了许多象征性元素来表达更深层的意义。例如,门石突然闭合的场景象征着某种不可言说的束缚或转变。
  • 情感表达:通过茂先的心理状态描述和对话,诗人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畏惧。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有效地传达了情感和主题。
  1.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明初文学作品,《邺中诗·其八》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展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 思想启示: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反思,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知识和智慧的珍视,提醒人们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邺中诗·其八》不仅是一首描绘人与自然、人与历史关系的诗歌,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和哲学思考。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场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知识、人性和社会的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