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陵阳雨行

最怜春易暮,宿雨可能收。
装薄寒犹在,烟轻绿遍浮。
仆夫敢告倦,孤意自难留。
望望乡关近,翻成历乱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凌义渠的《三月三日陵阳雨行》是明代诗人凌义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背景:凌义渠,字骏甫,明浙江乌程人,天启五年进士,崇祯时官给事中,曾建言颇多。后升任山东布政使、大理卿等职。十七年,得知帝死讯后,凌义渠选择自杀。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诗歌创作,还包括《凌忠介集》和《湘烟录》等文献著作。

  2. 诗歌原文:《三月三日陵阳雨行》是一首描写旅行途中景色和心境的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最怜春易暮,宿雨可能收。  
装薄寒犹在,烟轻绿遍浮。  
仆夫敢告倦,孤意自难留。  
望望乡关近,翻成历乱愁。  
  1. 诗歌赏析: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暮色和雨水带来的清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深刻体验。同时,通过对仆夫辛苦和自身孤寂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最后一句“翻成历乱愁”,表达了在异乡的游子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时的复杂情绪。

  2. 艺术手法:诗中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如“装薄寒犹在”将春天的寒冷与人的装束相联系,增加了诗句的形象感;“烟轻绿遍浮”则用轻烟和绿色植物来描绘雨后的景致,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这些艺术手法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色彩。

《三月三日陵阳雨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作,也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