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疑麟篆久尘埃,岂亦曾经葱肆来。
明是无人解鬼语,妄云此子不仙才。
去从鹃借三更月,幻作龙拿一部雷。
天定未忘三债却,好烦铁研为相催。
出春明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春明作》是明代诗人倪元璐创作的一首诗歌,其内容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感慨以及对命运的无奈与抗争。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人。明朝末年官员、书法家。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任户、礼两部尚书等职,书、画俱工。其作品在艺术风格上兼具刚柔之美,既有刚健有力的书风,也有细腻婉约的画作。他的书法作品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视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诗歌原文:《出春明作(万历癸丑)》
自疑麟篆久尘埃,岂亦曾经葱肆来。
明是无人解鬼语,妄云此子不仙才。
去从鹃借三更月,幻作龙拿一部雷。
天定未忘三债却,好烦铁研为相催。诗歌解读: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心惶惶的局面。诗中“自疑麟篆久尘埃”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困惑和迷茫。而“岂亦曾经葱肆来”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写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朝万历年间(1601-1620)。当时,明朝国势日渐衰落,内外压力重重,社会矛盾激化。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文化价值:尽管这首诗的创作年代已远,但其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仍然值得后人研究和传承。它不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为我们了解明朝末年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出春明作》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艺术内涵的古诗。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