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爱庙迎送神曲 其二

青山隐兮龙欲翔,汀溪澄兮南风凉。
幸侯至兮设侯床,蕙殽蒸兮荐椒浆。
侯神游兮横八荒,民德侯兮何时忘。
侯之生兮岳降祥,享汀祀兮纷洋洋。
侯有子兮步玉堂,握文魁兮挟天章。
侯之来兮时雨旸,侯之去兮降福穰。
云軿远兮不可望,愿终惠兮传无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忠爱庙迎送神曲》是明代倪岳创作的一组杂言诗,其中“其二”作为其中的第二首,展现了诗人对侯神的崇敬以及对其治理下汀民的感激之情。这首诗通过描绘侯神来临的场景,表现了侯神的神圣与威仪,以及其为汀民带来的福祉和恩泽。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忠爱庙迎送神曲二首·其二》青山隐兮龙欲翔,汀溪澄兮南风凉。幸侯至兮设侯床,蕙殽蒸兮荐椒浆。侯神游兮横八荒,民德侯兮何时忘。
  • 翻译:青山隐藏,龙在天空中飞翔。汀溪清澈,南风吹过带来凉爽。侯神到来,人们设立了祭台。献上芬芳的蕙肴和美味的椒浆。侯神游历八方大荒。百姓感恩,永远不忘侯神恩泽。
  1. 诗歌主题
  • 歌颂侯神:诗歌通过描绘侯神降临的场景,表达了对侯神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的怀念。
  • 表达感激:诗中多次提到“报功有祀”、“颂德有歌”,体现了民众对侯神治理下汀民生活的感恩和赞美。
  1. 艺术手法
  • 比喻象征:诗中的“龙欲翔”和“侯神游兮横八荒”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将侯神比作龙飞,形象地展现了侯神的威严与神圣。
  • 细腻描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如“青山隐兮龙欲翔”、“汀溪澄兮南风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1. 情感表达
  • 敬畏之心:诗歌充满了对侯神的敬畏之情,这种情感通过诗句中的重复和强调得到了加强。
  • 感恩之情:表达了对侯神治理下的汀民所受恩惠的深深感激,这种情感贯穿全篇。
  1. 文化意义
  • 反映社会风貌:通过描绘侯神的形象及其在民间的祭祀活动,反映了明代汀民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信仰。
  • 传承历史记忆:这首诗不仅是对侯神的纪念,也是对历史的一种记忆和传承,有助于后人了解和学习那个时代的文化。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明末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诗来寄托自己的哀愁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 个人经历:作为一名官员,倪岳可能亲身体验了社会的不公和政治的腐败,这使他更加关注民生和社会公正,因此在创作这首诗时,他更多地表达了对民众苦难的同情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忠爱庙迎送神曲·其二》不仅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邃的情感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更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成为了研究明代汀民社会风貌和文化信仰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