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梁少宰韵

上元春满凤凰城,争似山居况味清。
一径欲迷行处险,群峰如伏望中平。
未论竹院逢僧话,且爱松窗听鸟声。
却笑诸公总吟癖,惊人佳句一时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梁少宰韵》是明朝诗人倪岳的作品

倪岳的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背后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涵:

  1. 诗歌原文
  • 上元春满凤凰城,争似山居况味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向往。上元节时,凤凰城的春天充满生机,与宁静的山居生活相比,显得更为清新宜人。
  • 一径欲迷行处险,群峰如伏望中平:这里描绘了一幅山路蜿蜒、山峰起伏的自然风景画。诗人通过这种对比,传达了一种探索未知、追求自然之美的冒险精神。
  • 未论竹院逢僧话,且爱松窗听鸟声: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简单而美好的享受。在竹院中与僧人交谈,或在松窗旁聆听鸟鸣,都是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 却笑诸公总吟癖,惊人佳句一时成: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过于沉迷于吟诗作对的人的一种讥讽。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在于自然流露,而非刻意雕琢。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倪岳(1387年—1457年),字舜咨,号青溪居士。明应天府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人。他好学能文,通晓经世之务,曾任翰林院检讨等职。天顺八年,他被选为庶吉士。
  •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一次宴会上所作。当时梁少宰邀请了许多文人雅士参加宴会,其中也包括倪岳本人。在宴会上,倪岳应景作诗,与梁少宰的韵相合。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整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形成了鲜明的艺术效果。
  •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哲思,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 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化中,诗人们经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志向。倪岳的这首诗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1. 历史影响
  • 后世评价:虽然《和梁少宰韵》在今天可能不为人所熟知,但在当时它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许多文人墨客都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
  • 历史地位:作为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倪岳的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示了明代文人的审美趣味,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和梁少宰韵》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传统和文化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