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日奉制命往祀天寿山之神二十五日礼成而还 其二

长陵北上宝山东,仄径萦回万壑中。
鸟道泥新初过雨,虎笼云暗欲生风。
礼严牲币三酬献,诚协人神一感通。
归路却惊甘泽遍,夐无尘土自春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二十四孝图》是清朝的李毓秀所作,原题为“训子书”,后经鲁迅先生修订并改名为《三字经》,是中国首部以儿童启蒙教育为目的的读物。全书共分30篇,每篇12句,总共有945个语词和成语,内容包括历史故事、道德教训等。

而“二十二日奉制命往祀天寿山之神二十五日礼成而还 其二”是《二十四孝图》中的第十三篇。这是一首描述古代中国民间传说的诗歌,讲述了两个孝子的故事:一个叫黄香,在冬天为母亲温暖被褥;另一个叫做陆绩,在秋天向老师展示他所收获的大米。

这两则故事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子女尽孝道的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在封建社会中,“二十四孝图”是教育后代如何表现孝顺的典范,也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