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三首 其一

风高残暑清,露白秋夜长。
蔓草不复滋,蟪蛄吊流光。
繁思縻中襟,戚戚何能忘。
鸾刀未发硎,割剥摧锋铓。
宝镜匣中埋,垢污何由明。
元运自沦忽,白日去茫茫。
瑶华恐不实,泯灭沉风霜。
安得松柏姿,岁寒色苍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感寓三首·其一》是南宋著名诗人戴复古的作品,其中“古今通一理,趋向自多门。贤士玉成美,贪夫金注昏。”这几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现象的深刻观察和独到见解。下面将从诗的原文、作者介绍、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等多个层面进行解析:

  1. 原文解读
  • 诗中第一句“古今通一理,趋向自多门”揭示了一种普遍的道理,即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在追求自己的目标与道路。这种普遍性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规律。
  • 第二句“贤士玉成美,贪夫金注昏”则具体到了个人的品质与行为对其成功与失败的影响。在这里,“贤士”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而“贪夫”则是指贪婪的人。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道德和品质对于一个人最终成就的重要性。
  1. 作者介绍
  •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号石屏樵隐,浙江天台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其作品深受晚唐诗风影响,且兼有江西诗派的风格。晚年他总结诗歌创作的经验,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等作品。他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享年八十余。
  1. 创作背景
  • 此诗的创作时间尚未明确,但根据其内容和风格推测,这首诗可能写于戴复古晚年时期。这一时期,他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和社会变迁,这些体验反映在他的诗歌中。
  • 作为江湖诗派的一员,戴复古的作品常常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他对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思和评论。
  1. 主题思想
  • 通过对比“贤士”和“贪夫”的命运,诗人传达了道德选择对个人命运的重要影响。这种观点体现了儒家传统中重视道德修养的思想,强调了个人品质对于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作用。
  • 诗中的“古今通一理”也反映了历史与现实的一致性,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的基本需求和矛盾都是相似的。

《感寓三首·其一》不仅是戴复古个人文学创作中的一个佳作,也是研究宋代社会、文化及个体命运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