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丞万公伯修以出塞百咏湟中经略诸牍见贻卒业寄怀十六韵时万公复有塞上之行

独坐中丞幕,雄飞国士场。
双雕白羽箭,万骑绿沉枪。
筹策金城擅,韬钤玉垒扬。
举天依大树,略地到扶桑。
积甲阴山下,投鞭瀚海傍。
受降来紫塞,归附半青羌。
属国赓酬丽,中军叙致详。
邮筒驰百韵,竿牍报千章。
吐握追公旦,吹嘘接孟尝。
词流倾陆谢,赋客聚班张。
玉屑霏盈坐,金钗俨作行。
南楼谈未彻,北府宴频张。
筚篥驱前部,琵琶醉后堂。
珠帘宵坠月,画戟昼凝霜。
相貌图高阁,勋庸勒太常。
煌煌三锡命,铁券下明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世贞,字元章,号凤池,明代著名的学者、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并且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大中丞万公伯修以出塞百咏湟中经略诸牍见贻卒业寄怀十六韵时万公复有塞上之行》这首诗是王世贞对一位名叫万公的官员的作品进行评论。该作品涉及了大量关于边疆治理和军事策略的内容,反映了明代时期对于边防建设的关注。
在诗歌中,作者通过描述万公的治军之道、边境防御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方面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赞扬了他的才能和贡献。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世贞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评价,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理解和关注。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研究分析,他能够深入地探讨问题的本质及其背后的社会背景。

相关推荐